2018年11月,习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块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从此承载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
2024年5月15日,新华社播发了“卫星遥瞰长三角:这座‘客厅’如此清绿”的报道,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播报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多来这片土地上的生态治理之变,展现了长三角生态环境建设与工业创新发展的和谐共生。
为了深入领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国家生态建设发展策略,启星学校党支部组织开展了“悠游苏河 感悟城市魅力”的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委委员等18位老师从昌化路码头出发,坐上游船,饱览苏州河两岸秀丽的风光。
午后的阳光令清澈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仿佛是镶嵌在绿丝带上颗颗钻石。徜徉母亲河上,老师们纷纷举起手中的手机,记录着河两岸如雨后春笋般的、高低错落的建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游船上,自小生长在普陀老教师不住地感慨:上世纪90年代浑浊发黑的苏州河水、沿岸低矮的自建房承载不少人儿时的记忆,墨黑的河水常常被打趣可以用来写毛笔字;如今两岸绿树成荫,不少鸟儿或驻足、或翱翔,岸边的步道人们或健身、或散步、或聊天,一派生机盎然、温馨和谐。
游船下,河水奔流不息。游船驶过纺织博物馆、福新面粉厂旧址、四行仓库、邮政博物馆、上海总商会、外白渡桥,这些历史的遗迹见证了苏州河畔发祥的民族工业和上海的教育事业;拔地而起的美术馆、创意园、商业中心等新建筑则再次向世界呈现了“沪上清明上河图”之盛景。
河流滋养城市,启迪着人文艺术发祥,推动文明交融互鉴。苏州河是上海人的母亲河,一条苏州河半部上海史。苏河两岸公共空间的变迁是滨水生态的建设成果,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更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契机。
悠游苏州河,让全体党员在欣赏中细细品味“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历史到现实,每一次情感联结、每一次时代更替、每一次创新发展,都是镌刻在母亲河永不磨灭的印记。